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各位老師:
大家好,我叫陳思思,來自臨床醫學院,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學校的人才科技大會,我們學校有許多老師都有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經歷,今天在這里更多的是以國自科為例,和大家一起探討科研項目的申報,分享一些做科研的經歷,以和大家共勉。
大家知道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,面向全國,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條件、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。針對我們的主要涉及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,其中青年基金對申報者的要求相對較低,資助率也是所有項目中最高的,2020年的平均資助率在11.7-24.6之間。
我有幸于2019年立項青年項目1項,在申報過程中有一些感受希望能和大家分享。首先申報前我們都要認真閱讀申報指南,且觀察近幾年每一個學部的資助率波動情況,我是因為項目內容的原因不得不選擇了資助率最低的醫學科學部,只有10%多一點。而藥學專業的話就有更多選擇,比如化學科學部、生命科學部,資助率都在16-17%左右;第二,前期準備對項目的書寫非常重要,標書書寫前最好已經完成項目研究內容三分之一及以上,用扎實的前期研究基礎提高項目實施的理論可行性;第三最好有研究方向穩定的團隊及合理的人員配備,體現研究的可延續性,保證實驗開展的條件可行;第四申請者個人應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礎,比如已發表相關研究論文或立項相關基礎研究課題。
在申報過程中,我們一開始預計用3個月籌備標書的書寫,其中1-2月的時間可能都花在了立項依據上,所以立項依據至關重要,就是沒日沒夜的查文獻。在書寫時,建議首先明確關鍵詞個數,面上項目一般確定4-5個關鍵詞,青年項目一般3個關鍵詞,根據關鍵詞個數決定書寫的段落,即每個關鍵詞1段且說明一個科學問題,再加上概述1段,總結1段,即可確定立項依據的大致篇幅。接下來的研究內容、研究方案均一一與立項依據相匹配即可。
寫標書還是挺磨人的,那時候白天要上門診,晚上家人在睡覺的時候,我們那段時間都在熬夜,凌晨1-2點給課題組的師弟師妹發個信息立馬就能收到回復;別人在外面玩的時候,我們都關在家里,這種情況差不多持續2-3個月吧。我的科研基礎并不好,我是重醫七年制兒科專業畢業的,七年制畢業都沒有接受過任何科研方面的培訓,只是后來有機會脫產做了2年實驗才有了一些科研經歷,所以可能比別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我從16年-20年之間能記起來的研究內容不同的各種標書加起來10+份是有的,以我自己作為主持人的項目也就只中了2項。我17年、18年均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失敗,評審意見中均提到前期研究基礎不夠、科學性欠佳;于2019年申報重慶市科技局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失敗,評審意見中指出缺少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成員,團隊人員配備不合理,總之失敗的原因各種各樣。雖然辛苦但是大家也不要覺得不可實現,申報現在這個國自科的時候我還是博士在讀,是以碩士學位去申報的,并且也只發了1篇SCI,希望大家能堅定信心,勇于亮劍,一定能收獲成功。
一份標書是否成功有很多決定因素,和平臺、團隊關系密切,而我們自己能做的就是認真的做好申請書的每一部分,多嘗試,盡可能成就一份簡潔明了、讓人耳目一新的申請書。在此,祝大家的項目都能申報成功,希望大家的科研之路越來越順利!
陳思思
2022.6.16